陳佳慧_個人網頁
姓名
陳佳慧
聯絡電話
(
02
)
2737-6912
電子郵件
monkey0209@mail.ntust.edu.tw
學歷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
學術研究
訓練學、訓練生理學、運動能力診斷
專長
足球
指導校隊
學生男子足球隊、學生男、女子田徑隊
近期學術期刊論文
陳德盛、張嘉澤、
陳佳慧
、蔣明雄 (2017)。無氧能力閾值能力對舉重選手專項力量耐力之關係。
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
。第七卷第三期,1-17。
陳德盛、
陳佳慧
、張嘉澤 (2017)。短期訓練對青年田徑選手200公尺速度表現之影響。
運動表現期刊,4
(1),23-32。
黃雅陵、賀中慧、
陳佳慧
(2016)。高濃度氧氣攝取與運動後恢復效果。
台灣運動管理學會季刊,31
,43-52。 (通訊作者)
陳德盛、王月琪、蔡宗晏、張嘉澤、
陳佳慧
(2016)。高中短距離選手100公尺速度、反應與下肢力量分析。
臺灣體育學術研究(原體大(院)論叢),60
,21-38。(通訊作者)
Yueh-Chi, Y. C., Jia-Tzer, J. T., &
Chia-Hui, C. H.
(2014). Physical Responses between Two Kinds of Exercise on Short Distance Track Athletes.
Deutsche Zeitschrift f
ür Sportmedizin, 65
(Suppl.), 7-8. 208.
(SCI). Impact factor = 0.43 (通訊作者)
陳佳慧
、王月琪、黃雅陵、張嘉澤 (2014)。徑賽200公尺及400公尺分段速度對成績與最大乳酸之研究。
臺灣體育學術研究 (原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4
,23-40。
陳佳慧
、王月琪、張嘉澤 (2014)。女子足球選手加速度、最大速度和敏捷能力之關係。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3
(1),13-24。
近期研討會論文
林若薇、張家昌、
陳佳慧
(2019)。循環訓練對青少年跆拳選手體能能力之影響。發表於2019國際體育運動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海報發表)
陳彥宇 張嘉澤
陳佳慧
(2016)。3 天力量耐力與持續速度變換訓練對心跳率與乳酸曲線之影響個案探討。發表於2016年國際運動生理及體能領域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田剛、
陳佳慧
、張嘉澤 (2015)。探討階梯式負荷上昇與短距離折返跑心跳率之 差異。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胡浩陽、
陳佳慧
、張嘉澤 (2015)。Wingate負荷心跳率對多次折返跑負荷心跳率之影響。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翁乙正、
陳佳慧
、蕭敬衡、張嘉澤 (2015)。有氧閾值(2mmol/l)速度對Wingate-Test恢復期心跳率下降速度之影響。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鍾忻宸、
陳佳慧
、張嘉澤 (2015)。無氧閾值(4mmol/l)心跳率對Wingate-Test最大心跳率之影響。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蕭婉柔、
陳佳慧
(2015)。高負荷劑量低氧訓練對自由車選手肌肉無氧能量路徑之效果(個案探討)。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海報發表)
蘇唯倫、
陳佳慧
、蕭敬衡、張嘉澤 (2015)。跑步機高強度間歇訓練對跳高選手無氧閾值耐力、恢復期乳酸曲線之影響。發表於2015年國際教練科學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海報發表)
李智瑋、
陳佳慧
、張嘉澤 (2014)。冷卻降溫對階梯式負荷乳酸堆積與身體皮膚溫度之影響。發表於2014年運動教練春季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口報發表)
黃有祥、
陳佳慧
、張嘉澤(2014)。球類競技運動員個人乳酸曲線分析。發表於2014年運動教練春季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海報發表)
林松潛、
陳佳慧
、張嘉澤 (2014)。個人閾值耐力對常壓低氧環境划船測功儀負荷之影響。發表於2014年運動教練春季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大學。(海報發表)
專著及專書論文
陳佳慧(2007)。不同高度跳躍訓練對女子足球選手快速改變方向能力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陳佳慧(2013)。熱環境藉助冷卻背心對西式划船測功儀高強度無氧負荷運動能力與生理反應之影響
。國立體育大學競技學院,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桃園縣。